选择窄门:从"不被看好"到"不可替代"
"十年前说要做咨询,就像在沙漠里卖雨伞。"回忆创业初期,刘华雷坦言外界普遍看衰。彼时中国企业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咨询行业被默认为跨国公司的专属服务,本土机构多集中于培训、通用管理等"浅水区"和边缘业务。
升维却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战略落地咨询。这个细分领域在2012年堪称"微众市场":客户认知度低、方案复杂度高、服务难度高,价值显现周期长。"曾有客户拿着百万预算要求做组织架构调整,但我们坚持企业战略诊断必须先行。"刘华雷透露,此类抉择让团队错失不少送上门的生意,却也意外收获了一批长期合作伙伴。
升维悖论:既要"高空俯瞰"又要"贴地执行"
将"升维"与"落地"这对看似矛盾的概念融合,构成了升维咨询的核心方法论。在刘华雷看来,传统咨询业困于"维度陷阱":"顶尖公司能给出漂亮的战略蓝图,但中国企业家更需要知道如何从A点走到B点的实践路径。"
这种认知源于对中国企业生态的深刻洞察。数据显示,超70%的战略失败源于执行断层。升维独创的"三维验证模型",将战略分解为认知共识层、能力匹配层、行动保障层,通过持续6-18个月的伴随式服务,将咨询方案转化为可量化的经营指标。某消费品企业客户案例显示,其战略转化率从行业平均的37%提升至82%。
后疫情时代的清醒剂:拒绝"报复性增长"幻想
面对"疫情后是否迎来报复性消费"的行业热议,刘华雷展现出咨询人的冷峻:"当居民储蓄率创下新高、企业资产负债表普遍受损时,所谓报复更像是一厢情愿。"升维近期发布的《2023战略弹性白皮书》指出,中国企业正面临"K型复苏"挑战——仅有19%的行业能实现超额增长。
对此,刘华雷给出三条生存法则:接纳非对称竞争、构建弹性组织、聚焦战略级创新。他特别强调"反脆弱能力"的建设:"就像免疫系统的三重防御机制,企业需要设计战略缓冲带、业务防火墙和机会捕捉网。"
咨询业的新物种进化
十年间,升维咨询服务超过200家中型企业,其客户续约率保持在67%的行业高位。在刘华雷看来,这印证了"真落地创造真价值"的理念:"当客户开始追问'怎么做'而非'是什么'时,中国咨询业才真正触达本质需求。"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这家本土咨询机构正将目光投向更深处。其最新研发的"战略落地系统"试图将咨询服务产品化,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战略进程的实时追踪与动态校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后疫情时代,这种"既授人以渔,又共建渔场"的模式,或许正勾勒着中国咨询业的进化方向。
栏目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