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这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一些企业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巨额财富,获取了丰厚利润。作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受益者,作为企业公民,在社会各界都在想方设法满足民众安居需求的时候,又如何能袖手旁观,一心逐利,置企业责任于不顾?
住建部首份房企社会责任报告出炉,报告显示,百强房地产企业中有七成未参与保障房建设,房企参建保障房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
2011年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这是各级政府的郑重承诺,但要落实这一目标却并不容易。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透露,2011年要完成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投资在1.3万亿元左右,根据预算安排,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292.66亿元用于住房保障方面,其中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030亿元,即使加上各级政府的投入,仍然是杯水车薪。
因此要实现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目标,吸纳社会投资必不可少,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也十分重要。
但百强房地产企业中有七成未参与保障房建设现实,却表明大多数房企对保障房项目并无太大兴趣。
恰如专家所言,商品房开发利润基本在30%以上,而保障房的利润处于5%-10%之间,相对于商品房来说,建保障房利润低,很难让开发商心动。
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开发商追逐利益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除了逐利,也需要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早在1908年,美国钢铁的总裁泊金斯就曾提出“企业越大,就应该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的观点。上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如今,众多跨国企业都会定期发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
2006年3月,国家电网发布了中国首份央企社会责任报告。然而在当年美国《财富》杂志“2006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排名中,这份报告却以零分的成绩排位倒数第一。这起事件刺激了国内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也开始为部分企业所熟悉。
根据住建部的报告,在百强房企名单中,有47家企业没有发布任何有关社会责任的报告;在负面信息披露方面,只有少数企业进行了披露。这表明部分房地产企业对社会责任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七成房企未参与保障房建设,也与此不无关联。
这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一些企业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巨额财富,获取了丰厚利润。但随着房价不断攀升,大量民众无法实现安居梦想,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目标的提出,也是为了满足公民居住权。作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受益者,作为企业公民,在社会各界都在想方设法满足民众安居需求的时候,又如何能袖手旁观,一心逐利,置企业责任于不顾?
近日,深圳市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12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此次集中开工的12个项目共计2.35万套住房,是深圳建市以来开工规模最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在这些项目中不乏房企参与,如中海怡景项目,就是由中海地产(深圳)公司利用自有原工业用地建设,总建筑面积约31.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1亿元,共建3900套公共租赁住房。房企参与越积极,保障房建设目标才越能顺利地实现。
很多时候,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企业让渡部分利益,这种让渡有助于社会整体利益提升和企业长远发展。具体到房地产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或许不能获得高利润,却能赢得社会和公众的尊重和认可。目前保障公民居住权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兴建保障房也绝非一时之举,地产行业不可能永享暴利,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房企可有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