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
冷雨阵阵,丝丝寒意袭过,吹落的不光是枝头的黄叶,同样也在吹拂开发商们的心。“我感觉今年市场行情,很可能也只能‘秋’下去。”南延线某住宅项目老总如此感叹。
不光楼盘销量不给力,调控的层层紧扣更让开发商喘不过气来。眼看年底将至,一年一度的项目资金结算即将展开,工程款、银行贷款、工资款……“房子不光卖不动,银行按揭款也迟迟办不下来,这意味着房子卖出去也拿不到钱。而其他贷款种类基本也不针对房产项目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开发商告诉记者,“这是我从商20年来面临过的最困难的境地。”
不管是时下刮起的楼盘打折甩卖风,还是大量宗地、开发企业的打包转让,一切都在表明,很多开发商可能迈不过今冬这道坎,“地产该怎么玩?还玩不玩?”一场行业的深刻变局和思考,正在貌似平静的楼市环境中酝酿和上演。而很多实质性的楼市变局,大约就发生在这个冬季。
10月26日,成都四季度土地拍卖的第一场,4幅地块面积约284亩,最终因报名人数不足,全部流拍。“楼市行情萎靡,很多开发商能自持就已经不错了,不敢轻易花钱拿地。”一位机构人士告诉记者,“缺钱已成楼市论调。”
融资艰难
李总,一位本地颇有名望的开发商,在城西郊县有一个体量约50亩的楼盘。“去年楼市行情还不错,我们团队原计划将项目分三期开发,并不急于走量,希望能总体上把握理想的利润。”他说,随着一波波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他开始感到凉意,“公司策略开始转变,将原本三期开发的项目改为两期,打算提升走量速度,求回款。”
但调控政策加码的速度显然超过了他的设想,“成都五城区限购令落实,本来有利于我们小户型产品,但限购令下购房者追求‘一步到位’的心理,还是对我们项目形成不小的影响。”
资金的安全永远放在开发商心头最重的位置。于是,推出特价房、购房点数不等的优惠、购房送装修等活动大举走量,成为李总最看重的应对策略。性价比极高的房子倒是卖出去了三分之二,可是银行的按揭贷款却迟迟放不下来。
“手里还是没有钱,银行放款的速度太慢,量也太小。”心急如焚的李总托朋友到银行打听,发现正在争取按揭贷款份额的开发商已经排起了长龙,“我们项目的审批资料被压在最下面,几大摞堆那呢,这得等到什么时候?”
李总使出浑身解数寻找融资办法,“我算了一下,到年底需要筹得超过一个亿的现金,才能比较顺利地应付各方开支。银行房产项目贷款收得非常紧,开发商找到银行,基本也是白搭。各类贷款方式都尝遍了也很难奏效。”为此事,李总格外疲累,“还得继续走动,希望自己融资圈的朋友能帮上忙。”
普遍“入冬”
据记者走访,面临上述融资难题的开发商不在少数。尤其是中小开发商,他们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抗风险能力很弱。在调控时期,一旦银行门路被堵死,他们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
受销售持续低迷影响,衡量上
市房企资金链状况的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也大幅下滑。从今年三季度的数据看,国内29家上市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6.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30.8亿元,其中有15家出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下滑的情况。
统计显示,9月国内贷款同比减少8.3%,自筹资金占比继续上升,达到近50%,创历史新高。而不久前出台的加强对房地产信托和外资进入楼市的监管政策,反映了房地产各种渠道的融资难度都在加大,开发商资金压力继续增加。与此同时,销售萎靡,投资回笼相对缓慢,开发商的整体资金状况仍在不断收紧之中。
“以前是银行找着品牌开发商放款,今年大不同了,他们(品牌开发商)频频登门,想方设法地寻求按揭贷款额度支持。”某国有银行区域支行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据了解,登陆成都的很多知名品牌开发商,面对基本面难有起色的市场行情,纷纷低调设立年度销售目标,“提前入冬”的共识基本达成。一些项目铺排较广的开发商,已纷纷提前安排明年的资金策略。“预计明年银行的钱还是很难贷,不管是全力争夺银行开发贷款份额,还是通过民间融资甚至是基金介入,总之我们要把项目的整体资金需求提前安排好。”一位开发商老总说。
并购猛增
正当不少“家底羞涩”的开发商陷入资金链泥淖时,一些资本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开始登场,频频利用自己手里宝贵的资金,伺机出击吃下优质项目。“目前是拿好地的时机。”一位开发商负责人说,“目前我们公司的人都在忙于接洽项目股权、项目打包转让的各类合作。”
中原地产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房企资金链条紧张和经营风险上升已愈发明显,因资金问题被吞并、收购的本地中小房企也有不少,大大超过往年的并购数量。“目前政策对房企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股市再融资等渠道基本都堵死了,而销量的持续下滑更是‘雪上加霜’,房企资金链越绷越紧,通过卖股权、卖土地、抛售金融资产、降价促销等途径加速回笼资金已成为很多房企无奈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