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花钱买购房资格”需彻查

作者:菏泽房产网   时间:2012-12-17 00:00:00   来源:新京报   点击: 2740

      这一问题不仅涉及政策公平,背后可能还有腐败。

  12月15日《华夏时报》披露,北京存在“花钱买购房资格”的现象,价码低时有3万元,高的时候是6-7万元,在广州,花钱获得购房资格的现象同样存在。

  “花钱买购房资格”,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意味着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遭架空。最近,一线楼市再掀涨价潮:新盘提价、二手房涨价,这些涨价现象的背后是否与“花钱买购房资格”有关?公众很想知道答案。

  这种花钱办购房资格的现象,至少有三种可能:

  其一,办理虚假纳税社保证明来购房。有的是中介机构为想买二手房的外地客户代办纳税社保证明,开发商也会为一手买家“办证”指路。尽管有一定风险,但也有不少冒险者。其二,通过各种关系办理真实的社保证明,据说有专门代办公司,也有“行价”。其三,某些地方部门有意放松限购,允许一次性补齐社保。

  不管怎么说,这三种情况都损害了政策的公平性。这是因为,无论是“国十条”中的限购规定,还是地方限购令,所设定的限购条件如完税证明、社保证明等,对每个人应该都是公平的,在统一的限购政策面前,不应该出现花钱就能获得购房资格的现象,因为这会让限购政策丧失公平性。

  众所周知,由于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待遇不一样,限购政策的公平性本来就遭遇质疑。而花钱就能拿到购房资格,无疑,让这项政策更加不公平。因此,如果限购政策继续实施,就应该堵住各种政策漏洞,让每一个购房人拥有公平的购房机会,而不是由金钱来决定购房机会。

  “花钱买购房资格”说法长期在网络和坊间流传,此次又有媒体进行了调查报道,对此,需要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仅涉及限购政策公平,背后可能还涉及公务人员的渎职腐败,所以有必要进行彻查。据报道,“花钱买购房资格”,在二手房交易中尤为严重,所以建议相关部门将此列为查处重点。




郑重声明:
  • 1、本站在此郑重声明,欢迎媒体、同行转载本网站信息,转载时请必须注明文章出处:菏泽房产网(菏房网),如今后若发现采用本站引用的文章而不注明出处者,本站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房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保护菏泽房产行业原创内容版权,遵守互联网行业自律。

上一篇:黑石收购上海华敏帝豪大厦 收购总价大约23亿元
下一篇:新年月供将减少 专家提醒三类人不必提前还房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