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观点:短期借款对标杆房企没有压力

作者:菏泽房产网   时间:2012-05-08 00:00:00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点击: 2758

  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时间永不停驻。转眼已是5月,观者忍不住又要高声问一句:开发商,你们还撑得住吗?

  有此一问的原因很多,其中自然包括近日的一条消息。被称为A股地产四大金刚的“万科、保利、招商、金地”2011年年报和2012年一季度报全部亮相后,有唱空者分析认为,“四大金刚”的短期借款暴增,其中,万科的短期借款存量较去年底增加14%强,保利和招商的短期借款年度变化均超过1倍。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数据根本不算是暴增。根据首开股份的一季度财报,首开股份短期借款总额较年初增长了510.7%,与此同时,反映偿债水平的筹资流量净额却同比大步下滑。惊悚乎?非也。

  首先,一季度的短期借款增长趋势并不是“四大金刚”或房地产行业独有。央行数据显示,整体上,一季度贷款短期化现象非常明显。以期限区分,一季度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6282亿元,同比少增3748亿元;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7992亿元。短期借款增加的大趋势,反映了经济活力的整体不振。    

    进一步分析,短期借款暴增的基础原因应在于优质信贷资源的紧缺。房地产贷款余额在2012年一季度增加2427亿元,同比少增2812亿元;一季度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0.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7.3个百分点。本报记者此前的调查显示,开发贷已事实上停摆,其原因同样在于可用优质信贷资源的紧缺。大气候下,何以解困?唯有短期借款。

  大环境下,因个体的差异较为明显,观者不能视而不见。有两个例子可供剖析。首开股份去年逆市拿地,扩张速度超过依靠商品、劳务的销售速度,已在去年三季度冲上顶峰,一度比肩绿城。这应是其战略转型的根本需求所致:原本打造保障型住房的首开股份开始在全国多个二线城市发力,自然需要流动资金的撬动。招商地产去年的短期借款增幅超过长期借款,除了与其积极转向商业地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有关外,还与其一贯的销售策略有关,即那种踱着方步卖房子的国企化思维。

  精明如斯的房地产开发商,肯定不会拿短期借款去投长期项目,其最大可能即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不足。这一点也是很容易得到反证的,行政性调控毕竟至今未见任何松动迹象。

  不过,具体到如“四大金刚”一样的标杆房企,并无明显资金压力。一方面,根据已发布的各大公司年报,标杆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均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其各项指标显示,整体经营能力明显优于2008年,偿债能力较强。

  根据中原地产4月1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短期来看,标杆房企2008年货币资金短期借款比平均为0.96倍,2010年该指标平均值为2.27倍,大型开发商短期偿债能力较强,无明显资金压力;长期来看,2010年十大标杆房企的实际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50%,较2008年的53%得到一定改善。

  流动资金直接关乎开发商是否会选择降价来促销、回款。回首2008年,开发商就因资金链紧张而纷纷降价,几乎演化为一种消极的风潮。但目前看来,短期内大规模降价的可能性仍然微弱。

  首先,已有充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整体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同比增长率虽逐月下滑,但一季度十大标杆房企的销售额仍同比大增,堪称“小阳春”。同期,这些标杆房企对调控政策已有准备,购地很谨慎,支出不多。

  其次,在经历了两年的房价单边上涨后,房企都积累了丰厚的资金,资产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短期借款上涨同时,短期负债占比却明显下降,其抗压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房企的资金盘面上,笔者较为关注的反倒是企业自筹资金比重的上升。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1~3月份,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的比重开始上升,由1~2月份的34.37%上升为36.98%。这说明,信贷环境仍在紧缩,开发商被迫更多地利用自有资金。果真如此的话,房地产商岂不是预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郑重声明:
  • 1、本站在此郑重声明,欢迎媒体、同行转载本网站信息,转载时请必须注明文章出处:菏泽房产网(菏房网),如今后若发现采用本站引用的文章而不注明出处者,本站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房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保护菏泽房产行业原创内容版权,遵守互联网行业自律。

上一篇:北京15家房产开发商力求调低土地出让门槛
下一篇:时评:制止“房闹”不能只强调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