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本地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居资讯 | 人物访谈 | 成交快报 | 直达县区 | 折扣促销 | 楼市汇总 | 专题策划

济南一小区电梯停摆 业主一家十天被困两次

作者:未知   时间:2013-03-21 08:29:36   来源:乐居   点击: 2047

3月17日上午,济南南部某小区7区9号楼2单元的奥的斯电梯毫无征兆地停摆,将业主赵先生一家困住。电梯偶尔出个问题可以理解,但十天时间,这已经是他们一家第二次被电梯困住了。更令赵先生恼怒的是,电梯里设置的紧急求救电话竟然不能用。

十天前被困一个多小时扒开电梯门打手机求救

“头一次,我们祖孙三人被困在电梯里一个多小时。”大约10天前的一天上午10点左右,该小区7区9号楼业主赵先生带着三岁半的儿子和老母亲准备下楼。电梯刚开始向下走,赵先生就听到咯噔一声,感觉电梯顿了一下,停住不动了。再看电梯显示屏上的楼层数字都没有了,只剩下了两条红色横杠,他意识到电梯出了问题。

这样的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见。慌乱之下,他按照电梯轿厢壁上的说明,拿起了电梯里的求救电话,想向物业求救。

“电梯里的提示贴纸上说,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拿起电话就能跟工作人员说话,告知他们险情。”可赵先生拿起电话,里面却一点声音也没有。虽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赵先生三岁半的儿子可能感觉到了危险,在奶奶的怀里哇哇大哭起来。赵先生更着急了,想通过手机联系物业,但电梯里手机信号很差,无法拨出电话。

赵先生和母亲很快镇定下来,一边安慰孩子,一边拍打电梯门求救,可因为所在单元入住率不太高,一个来小时竟然没人听到他们的求救声。幸好赵先生突然想起,电梯实际上是有两层门,一层是电梯轿厢门,一层是各楼层的铁门,便试着用手掰开了里面的轿厢门。“这样手机就断断续续有了一点微弱的信号,我试了10分钟,才打通物业电话求救。”最终,赵先生一家被物业工作人员救了出来。

刚刚摆脱心理阴影一家人又被困电梯

自从经历电梯故障被困,赵先生的儿子就对电梯有了心理阴影,不大敢坐。“一被抱到电梯里就问为什么电梯有两个门,为什么又坐电梯了?”赵先生只好一再给儿子解释,电梯上次坏了,不过已经修好了。孩子才刚刚消除了对电梯的恐惧,想不到在3月17日上午,“电梯惊魂”再次上演。

“今天也是10点左右,也是带着孩子下楼,电梯再次出现上次的故障。”赵先生被困在电梯里的时候,又仔细看了看,出故障的电梯内壁张贴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印制的安全检验合格证,盖有检验方济南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的公章,其上显示,下次检验日期为2013年6月12日。

这次,赵先生有了“被困经验”,看求救电话不能用,直接掰开了轿厢门,通过手机联系到了物业,所以没有第一次被困的时间那么长。

“咱不能说电梯不能出问题,但是求救电话总得能用吧,都10天时间了,一个求救电话都修不好吗?”

电梯正常检验还未过期故障连发或因线路接地

“电梯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修了怎么还总是出故障?”虽然也明白“东西总会坏”这个道理,但作为事故亲历者,赵先生不愿意再有这样的经历,也害怕自己的儿子产生什么心理阴影。

17日下午两点多,几名电梯维修人员来到出事故的7区9号楼,准备维修2单元的电梯。乘坐电梯往7楼走时,维修人员就称感觉“电梯平衡好像有点问题”。

电梯内的紧急求救电话已经被修复了,维修人员很快就与物业方面联系上了。维修人员更换了一个总控开关,又对程序维护了一下,解决了电梯平层的一点问题。但是,一位工作人员进入电梯试乘时,又发现了新问题:电梯落到-1层时蹲地,发出沉闷厚重的撞击声响。

维修人员又试图依照同楼另一部电梯的参数对这部电梯进行重新设置,但很快发现,两部电梯的参数差别很大,只好对所有线路重新检测。

“电梯是正常检验合格的,出现这些事故后,已经请维修人员开始修了。”对于小区内7区9号楼电梯10天之内接连出现的故障,负责管理的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了无奈,说可能是之前没有找到故障的根本原因,才导致了业主两次受到惊吓。

物业方面还表示,电梯维修方已经找到了意外接地而导致电梯故障的电线,但不能确定17日是否能够完成维修,如果当天不能彻底维修,为了保障业主安全,会暂时停用电梯。



郑重声明:
  • 1、本站在此郑重声明,欢迎媒体、同行转载本网站信息,转载时请必须注明文章出处:菏泽房产网(菏房网),如今后若发现采用本站引用的文章而不注明出处者,本站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房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保护菏泽房产行业原创内容版权,遵守互联网行业自律。

上一篇:济宁公积金缴存人数达42.2万 同比增长1.4%
下一篇:房地产为何难出现产能过剩